第222节(2 / 3)
只好道:“我都挺好的,王将军也好吧?王将军倒是比我想象中更年轻一些。”
现在还是钓鱼城坚守的前期,距离崖山海战和钓鱼城陷落有整整二十年,这时,王坚不过是个青年将军,未满而立,望之英姿俊爽,一派飒沓高风。
王坚看着他,也感叹道:“奉先也比我想象中更像吕布一些。”
看看这金冠,看看这画戟,再看看这就差写在脑门上的「老子天下第一,纵横无敌」的气场,简直就是吕布再生啊。
吕布本布:“……”
他决定不讨论让人无比郁闷的话题,转而单刀直入道:“我是来劝你们投降的。”
王坚一怔,神色陡转沉冷,手已经按上了佩刀:“你应当知道,上一个同我说这番话的人,已经被分尸投江了。”
吕布竖起三根手指,神色十分淡定地说:“我就说三句话。”
王坚冷笑一声。
吕布的内心其实已经十分紧张,但他扫了一眼视频那头,陈宫正高举着一张纸,怼在镜头前面,让他念台词。
不远处,城主府的弓弩手已经喀拉一声就位。
吕布:“第一,这城你们可以守住,但没有任何意义,鞑虏大可以从容绕道,南下过江。”
陈宫又换了一张纸,示意吕布赶紧念下一条。
远处连弩发出了一声沉闷的轰响。
吕布徐徐道:“第二,将军乃不世之英才,理当策马江滨,为国征战四方,困守在此处毫无益处。如今朝中奸佞作祟,黑暗横行,亦不会派出任何援兵来营救你。”
王坚神色毫无波动。
连弩的火箭头已经产生了火花与空气次啦摩擦的声音,吕布已经感觉到了那股瞄准他的高温,鼻尖都开始冒汗了。
陈宫终于换上最后一张纸,吕布赶紧大声念道:“我们是诈降,伺机拨乱反正!如今蒙古军中缺大将,宋廷不能用你,但蒙哥可以!只需找准时机进行倒戈一击,必能让蒙古帝国自内部崩溃!”
王坚挥挥手,示意壁后的刀斧手、弓弩手、火器手通通缩回去,暂时不必动弹。
吕布这才发现,尼玛,他坐的地方简直是个活靶子,只要有异动就会被打成齑粉,危险至极啊!
观众们:“……”
王坚好牛逼一人!
王坚作为宋末年间最大的狠人之一,心智之果决,远超常人想象。
坚守一座孤城三十年,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二百余场,与蒙古八十多名将军交战过,从青春年少,到满城尽是白发兵。
就连最后投降也不是因为守不住了,而是因为在崖山海战结束、宋廷已然覆灭之后,与元廷进行谈判,以不伤钓鱼城百姓一人为条件,开城归降。
百姓们各自安居,王坚、张珏等钓鱼城十余名守将,在城破当日自刎而亡。
从王坚这个人的作风来看,他并未为了求一个身后名死守到底,对名利的诉求相当淡薄,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。
此刻,王坚沉默不言。
吕布前两条理由在他看来完全就是巧言令色,唯独第三条,确实引发了他一番沉思:“汝欲效姜维之事乎?”
吕布:“……”
这姜维又是何人?!
他扫了一眼天幕,见热心观众王莽,果然站出来给大家补课,将姜维诈降、一计害三贤的故事说了出来。
吕布虽然搞不懂姜维的脑回路,但没关系,陈宫听懂了,在一番头脑风暴之后告诉他:“明公应当对王坚说,绝非如此,姜维诈降是国破家亡、别无他法的殊死一搏,而我们这次是成竹在胸的步步为营。”
王坚闻言,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:“成竹在胸?汝有何良策?”
吕布照搬陈宫的小纸条:“苦竹隘、长宁山城、大获城、运山、青居等地皆已陷落,川地屏障全无,如今钓鱼城陷落,下一步便可以长驱直入进江,切进重庆。”
“我欲以平定钓鱼城之功,封万户侯,经略川地,营运后方粮仓,进而可以控制整个江南地区元军的粮食运输,挈其后路,纵横其中,指日可待矣。”
陈宫的思路总地来说就是,尽量扬长避短,减少无谓的资源消耗。
毕竟吕布是北方人,最擅长的还是北方骑兵战,这南方水师对他来说完全是全新领域,所以说,要想平定江南,还是得借助蒙哥、忽必烈等人的力量。
等江南扫平了,到时候在这么临阵倒戈一击,哎嘿,这两人也就可以上天了。
蜀地既有天险,又有占据了整个南宋四分之三的赋税,而且还是粮食源泉,实在是一个完美的后方根据地啊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是从自己登基、逐鹿天下的角度,进行的思考。
王坚毕竟是宋将,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宋廷那边,该怎么说服他呢?
陈宫自然也有办法,那就是一句话,十六个字:“人无自辱,外人何辱?国无自乱,他国何乱?”
反正就是说,想要攘外必先安内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