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节(2 / 4)
落定居岐山下种地之前不也在羌胡中间混过?那时候他们和放羊游耕的戎狄看不出任何区别,谁血统高贵还能高过姬姓?而是他世世代代专心当蛮夷。同样是辽东起家的邻居,慕容氏可是早早的就招募汉族流民,种地修水利,爆人口,有机会就打进中原当皇帝了去了;高句丽人从西汉算起,建国有近八百年的历史,却打下汉代郡县的治所不住,人口主要聚居区在辽南山区,而把土地最肥沃、农业基础最好的辽河平原空在那儿不开发,把宝贵的人力物力花在修山城上。其结果自然是甲叠的越厚,挨打越惨,挨过了隋炀帝,挨不过唐高宗,最终被人连根拔起。
“那三郎若是你为高句丽王,当如何治国?”金仁问笑道。
“不误农时,兴修水利,建城郭,奖励农桑,奖励户口增加这些自然不必说了,最要紧的是派出探险队,探查水路,远通商贾,使得财库充盈!”
“探查水路,通商贾?”金仁问露出了疑色,古代世界基本都是农业社会,农业生产的发达与否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存亡兴衰。古代中国搞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,早就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经验,简单的来说就是统治阶级春秋农忙季节别瞎折腾,让农民有足够的时间搞好农业生产,农闲时间组织农民搞大规模水利以及其他工程建设,通过奖励优秀的农业生产者来推广新技术,通过增加户口来增加税赋劳役收入。王文佐前面说的那些都是古代中国的大路货,只要是个州县长官就知道了,但后面说的那些就比较少见了,农为本,商为末,这是当时的共识。像王文佐这样强调商业的确实很少见。
“对!”王文佐笑道:“辽地虽然土地广袤,但气候苦寒,人口多胡少汉,就算再怎么兴农,也比不过中原之地。所以光凭农业肯定是不成的。而且多沼泽密林,交通不便,但这里也有一桩好处,那就是有数条大河,蜿蜒曲折,绵延数千里,与大海相通,往北有无穷之地。其地多皮毛、琥珀、松香、蜂蜡等宝物,多戎狄,皆淳朴悍勇敢战。若以打造船舶,重金赏士,令其探清航路,沿途设置商站,定期通航,以中原之瓷器药物锦缎与戎狄易当地珍物,互通有无,我居其间,必坐致巨富,国不加赋而府库充盈,以此招募戎狄为军,何患国家不安康!”
金仁问听了王文佐这番话,沉吟了许久,最后叹道:“家父半生心血,不过灭百济,兴新罗一事。国人皆以为旷古未有之英主,与三郎你这番谋画比起来,不过是儿戏罢了!”
“呵呵!”王文佐笑道:“仁寿兄高看小弟了,令尊是把事情做成了,我这些却只不过是白纸上作画,难易岂可以道里计。若是等我把此事做成了,再夸奖我不迟!”
“可是三郎你有没有想过,若是如你方才所说的,辽地土地广袤肥沃,士马精强,时间长久只怕会成为中原的祸患!”
“不错,的确有这种可能!”王文佐泰然自若的点了点头。
“那三郎你还要这么做?”金仁问目光如箭矢,盯着王文佐的眼睛。
“当然会!”王文佐笑道。
“原因呢?”金仁问问道:“据我所知,三郎你不是那种不爱父母之邦的人!”
“呵呵!”王文佐笑了起来:“我当然爱父母之邦,只不过目光要比旁人看的远一些,仁寿兄,你熟读我国史书,应该读过《公羊传》吧?”
“《公羊传》?自然读过!”
“那就好!”王文佐笑道:“在《公羊传》中,有一句话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”,里面的南夷指的是谁?”
“自然是楚国!”
“不错,在春秋时候的人们看来,定都于江陵一带的楚国是南夷,是不折不扣的敌国夷狄,但到了战国时候,楚国就是七雄之一,而到了秦末,楚地就是反秦义军的主力,建立大汉的汉高祖更就是一个楚人,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没人再把楚人当成蛮夷,楚人已经成为了大汉的一部分,对不对?”
“是!”金仁问也是聪明人:“你的意思是,即便将来辽地因为你强大了,将来也会成为大唐的一部分?短时间的敌人会让大唐更加强大?”
“不错,不过那时候未必是大唐,也许是另外一个朝代,但这片土地终归要和中原连成一体,这里靺鞨、契丹、铁勒最终也会与中原的汉家子血肉相连!中间也许会有曲折,但结果却是一定的!”
“三郎你想的也未免太远了!”金仁问笑道:“这恐怕都不止几十年上百年,三百年,四百年都不一定了。那时候你我早就都死了吧?”
“是,但我们会有儿子,儿子也会有儿子,儿子的儿子还会有儿子,对不?”王文佐笑道: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!”
“这倒是!”金仁问笑道:“三郎你这股子劲头当真是让我叹服,旁人能把自己这一代顾好就不错了,你居然想到那么远的事情!”
“其实也不光是我想得远!仁寿兄,你在洛阳和长安呆了那么长时间,对这两座城市有什么想法?”
“长安?洛阳?”金仁问皱起了眉头,他思忖了片刻后答道:“我从没有见过如此伟大而又富庶的城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