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24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至于为什么张口就是纪大人,既有推测,也因为纪元的名字在西南一带太熟悉了。

连带他的长相都被人传开。

所以他直接赌上性命,前来一试。

让纪元等人惊讶的是。

这人说的话,竟然是天齐国的语言。

猜出他是谁,倒是不难的。

毕竟这人之前装作听不懂天齐国官话,肯定探听到什么。

纪元见过的人多,虽然这人的天齐国话已经说的有些生疏。

但从他的口音中,竟然听出一些熟悉的感觉。

“你是闽地人,闽地的书生?”

官员睁大眼睛。

纪大人真的无所不知!

也是纪元见过的人多,而且闽地语言有些特色,否则他也听不出来。

比独国官员忍不住道:“纪大人好耳力。”

“我已经离开家乡十几年,原本以为乡音都改了。”

见纪大人听出他的底细,也不知为何,或许是出于对纪大人的信任。

眼前官员,就把自己的事情都说了出来。

纪元跟程亦珊身边的人都值得信赖,大家把门一关,开始听比独国官员的离奇故事。

要说离奇,也确实离奇。

眼前的比独国官员,确实是闽地泉州人士,化远三十七年的秀才,名为焦航。

“那年我二十四,才考上秀才。”焦航道,“这个年纪在闽地才考上秀才,年纪已经很大了。”

闽地的科考压力也是出了名的大。

化远三十七年,那年十五岁的纪元都已经中了举人,第二年考进士了。

虽说不能跟纪元比,可天齐国各地,科举考生越来越年轻化愈演愈烈。

像这种考试竞争激烈的地方,二十四考中秀才,确实不会被期待。

可巧当年就是乡试年,焦航考中 秀才,同年继续考举人,结果可想而知。

焦航被邻居奚落,加上家中弟弟比他年纪小,却考上举人,又被家里笑话,万般苦闷之中,他只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。

他一气之下,就,就要跳海自杀!

学生压力太大自杀,在现代不是稀奇的事,在古代也不是。

旁人看了,或许觉得矫情,但身处其中的人,却知道当事人心里的绝望之感。

程亦珊也宽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,多半是因为,学习是他们唯一的事情,根本消化不良一时的情绪。

焦航说到二十四的事,还有些不好意思,摸摸脑袋道:“谁知道被附近的大渔船救下来,可他们已经出海,不能回去,我就跟着捕鱼了。”

但一个秀才,又不会捕鱼,就是个吃白饭的,好在他识字,能帮忙记记账。

可焦航渐渐发现,这一带的渔民也是会记账的,而且这渔船的账目更是简单,根本用不到他。

也就是看他力气活干不了,这才给他找了个差事。

当时焦航更痛苦了,万般无用是书生。

所以他又跳海了。

这次渔船走的远,海面空空荡荡的。

焦航觉得,他这次一定会死。

可再醒过来,人已经在比独国了。

两次命不该绝,让焦航甚至有些迷茫。

面对比独国的渔民,焦航更加迷茫。

可都跳了两次海,人还是没死,总觉得像是在说天无绝人之路。

在渔民家里的时候,焦航吃着咸鱼干,更是愧疚。

他在家里一边读书一边做工,还会被嫌弃。

在天齐国的渔船上,虽然在记账,可其实也是个多余的人。

这异国渔民家里又不富裕,他们甚至语言都不一样,自己还要吃白食。

不过很快,来自天齐国泉州靠海的焦秀才发现一件事。

这个渔民家里的渔网,总是出问题,好像是编织的手法不对。

按照泉州那边渔网的做法,就没那么容易毁坏,收用都方便。

焦秀才顺手帮了这个渔民的忙,改变一边渔网的编织方法,那渔民从迷茫到惊喜,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,可明显在感谢。

“我也没想到这地方如此落后,那渔网落后天齐国太多了。”焦秀才颇为不好意思,“之后部落找我,国王也找我。”

“我就干脆带着他们改进渔网跟渔船,不过我也是半吊子,可还是有点用。”

他留下来学了比独国的官话,又会天齐国的官话,帮了比独国的大忙。

算是比独国的肱股之臣。

纪元听着,心道这焦航是来扶贫了啊。

他这番奇遇倒是也有意思。

反正焦航在比独国还是比较开心的。

比在家中开怀。

焦航还颇不好意思:“在家里,我就是个吃白食的,没有什么功名,也没妻室。”

“秀才早就烂大街了,也不算什么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